琴与情的交织——读儿童小说《手足琴
琴与情的交织——读儿童小说《手足琴赵丽宏在儿童小说新作《手足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3年6月推荐书目)中,又一次将目光投向熟悉的生活,在对童年的回望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小说讲述主人公朱荞麦在偶然之中听到了弄堂隐秘之处传来的美妙小提琴声,让本就热爱音乐的他着了迷。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拮据的家境让荞麦的梦想遥不可及。但是,哥哥朱大麦为弟弟亲手改装制作了一把鹰头小提琴。同时,在林教授的启蒙和教导下,荞麦成为荣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年轻小提琴家,在小提琴的世界中尽情遨游……
音乐元素在近年出版的原创儿童小说中并不少见。不少作品都不同程度涉及世界名曲、地方歌谣和乐理知识。相较而言,音乐在《手足琴》中并非简单的点缀,而是贯穿整个作品的重心。荞麦的成长历程与音乐息息相关:幼时听过的那场交响乐演奏点燃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国光牌”口琴让他能够真正吹奏出乐曲,而鹰头琴和瓜奈里小提琴则帮助他在世界小提琴家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口琴和鹰头琴在荞麦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小说题目的具体所指。母亲将自己年轻时吹过的口琴送给荞麦。但由于年久失修,口琴上的几个音已经吹不出来,因此吹出的曲子常常走调。荞麦对老口琴的不满被大麦看在眼里,擅长制作航模的他,在仔细研究口琴的构造和发声原理后,利用手边的工具为口琴校音,让尘封多年的口琴重新发出悦耳的声音。鹰头琴是大麦在半把小提琴的基础上依照图纸装配而成的。“大麦做过很多航模,心细,眼明,手巧。比起做航模,制作小提琴的要求更高。那把残破的德国小提琴,是大麦制作新小提琴的基础。他用细砂皮一遍又一遍打磨小提琴的每一个配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件一件组装起来。阁楼上,弥漫着胶水的气味。”在荞麦眼中,这把小提琴“就像是一只收起翅膀的雄鹰,正静静地停在树上,停在屋顶上,随时准备展翅飞翔。它也像是一架准备启航的飞机,停在跑道上,它的静默只是暂时的,有一天,它会发出轰鸣,会飞向天空”。这把小提琴倾注了大麦的心血,承载着兄弟俩的梦想,成为两人情感的象征。小说不仅写手足琴,更借此表现手足情。
除手足之情,作品中的之情同样令人动容。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抚养兄弟俩,日子尽管艰难,但母亲没有抱怨,一人承担工作和家务的重任。大麦也十分懂事孝顺,会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在她生日时为她送上礼物,用相同的方式报答母亲的关爱。
除了荞麦一家,小说还描写了同样住在福庆里的小排骨一家人和丝琪一家人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丝琪对七妹床铺的惊奇,小排骨对自家环境的自卑和荞麦等人对丝琪家陈设的赞叹,都反映出几个孩子不同的生活境况。然而,音乐却让几个家境不同的孩子走到一起。丝琪发现了荞麦的音乐天赋,推荐他进入校合唱队。荞麦在屋顶上听到林教授拉小提琴,心生敬仰,用口琴吹出的曲调,获得林教授的赏识,成为他的,并获赠了教授珍藏的瓜奈里小提琴。荞麦的口琴声为小排骨和七妹带去温暖、幸福。尽管大麦觉得年糕铺里纷乱嘈杂,但荞麦认为铺子里的声音悦耳动听,宛若音乐会的合唱。音乐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维系着他们的情感。
音乐还具有净化心灵和穿越时空的魔力。原本有些调皮的黄毛,在迷上口琴后变得谦逊有礼,与之前判若两人。除此之外,作者还叙述了荞麦在睡梦中与扬科和帕格尼尼相遇。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扬科对小提琴的痴迷,出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作曲和演奏方面的才华,深刻地感染了荞麦。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让荞麦穿越时空,与文学人物和历史人物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赵丽宏曾说当音乐家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他用诗人的浪漫和乐者的深情,将荞麦的成长之路和与之相关的珍贵情感娓娓道来。正如书中林教授所言:“所有的音乐都是人情感的表达。”琴和情在小说中融为一体。人类深挚的情感,在音乐的境界中得到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