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移动端阅读

2024-08-16 19:49:14

  移动端阅读坚持思想引领,深刻理解和创新“双向发力”,是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走深走实的关键。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协商的基本制度设计,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leyucom乐鱼官网、缺一不可。建言资政是凝聚共识的手段。其过程就是发扬,最为广泛地征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建言资政中凝聚共识,确保党和政府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凝聚共识是建言资政的目的。通过建言资政,反复沟通交流,让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有更加全面充分的认识,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增进对重大政策的认知和共识,进而更为广泛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国家各项政策的了解、认同与支持,最终实现思想上的引领、行动上的统一。

  坚持和维护中国党的全面领导,是“双向发力”最大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以保证社会主义协商的发展方向,越需要旗帜鲜明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并将其贯穿于政协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切实提高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落实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加强思想引领,在党的领导下建言资政,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作为建言资政出发点,及时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做到建言资政与党委政府方向一致,最后达到凝聚共识的目的。

  要健全基层人民政协与社会各界、社区群众的联系组织、沟通平台,将“双向发力”的触角延展到全社会各阶层。充分发挥基层政协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健全完善政协机关、专委会、街镇委员工作站、专家智库、委员及其所在单位等相关机构的组织关系、职责分工,为凝聚共识强化组织保障。多措并举,创造条件,搭建以服务委员履职为核心的工作平台,完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程、远程协商等协商形式,使政协协商更加形式多样、更为灵活便捷、更多广泛参与,进而实现深度凝聚共识的目的;通过社区委员活动日、委员会客厅、社区民情联络站等,将委员履职活动延伸到群众中去,进而实现广泛凝聚共识的目的;完善政协履职信息平台,探索委员网上工作室、个人公众号等平台,进而实现网络空间凝聚共识的目的。

  要适应基层政协工作的特点,健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制度机制,规范程序标准,丰富渠道形式,切实提升工作实效。创新专委会工作制度,作为双向发力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好专委会在政府、委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建立专委会与党政部门、街镇横向联系制度,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提升群众知情明政权、强化成果转化运用,为双向发力提供制度保证。推进参政议政人才库建设,健全专家智库与理论研究会制度,最大限度扩大凝聚共识的“朋友圈”。健全一线联动协商制度,围绕重大协商议题,聚焦民生热点问题,委员、群众同题共答,打造双向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的特色品牌,有力推动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健全多元协同调研制度,根据调研主题,邀请相关政协委员、政府部门、专家和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构建协同调研、共同协商的工作机制。健全网络建言资政制度,建立基层政协、知名委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健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功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人民政协的协商文化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等思想一脉相承,是对我国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党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以及协商实践的精神凝练。人民政协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就是秉承协商文化。中国党与各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有事好商量”,凡事“商量着来”,充分实现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机结合,力求与各利益相关方画出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包容文化。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最为广泛的代表性和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鼓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各种看法得到充分表达,使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反映和关切,使各种智慧得到交汇和融合,最终形成共同意见,从而实现各阶层的行动自觉。

  满足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人民政协基层组织落实全过程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大力气打通人民政协基层组织到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基层政协组织将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统一起来,是实现全过程人民的最后关键一环,是“双向发力”的群众基础。习总指出“人心是最大的”,基层政协组织要发挥自身群众基础优势,更加突出地树立一线意识,将政协工作开展到一线、履职平台搭建到一线、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共识形成在一线,为党和政府推进中心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根本保障。健全人民政协基层组织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渠道、形式,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参与国家生活,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共治理,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民生关切,极大丰富和保障全过程人民,形民当家作主的高度行动自觉。

  (作者沈铁松系九龙坡区政协委员、民革会员,重庆开放大学(工商职业学院)质量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